三原夕凪

战国杂物堆放间。大概一年半载偶尔会更新下。

© 三原夕凪 | Powered by LOFTER

【游记】战国扫墓行 / D9 隆景巡り:米山寺~三原城(2)

本日行程:
(1)三原市歴史民俗資料館→米山寺→(2)三原城

各目的地的简要目的:
三原城:隆景建的城。

①文内夹杂大量无效信息和废话,可能会毫无预警地出现玛丽苏发言。
②某些史迹景点附有自翻译整理的简介,所参考资料皆为2016年10月前的。
③图多杀猫,照片伤眼。

(接上篇
这一篇可能会很无聊因为内容全都是关于石头和碑……

为凑字数先放上一堆三原城的介绍。

三原城

三原城是小早川隆景于永禄年间为掌握濑户内海军事而筑的海城,石垣直接建造在海上,每到涨潮时就仿佛漂浮在海上一般,因此也被称作「浮城」。

三原城所在的区域「三原浦」,在室町时代就已是一个繁盛的港湾都市,原本不处于小早川氏领地安芸国沼田荘的范围内。直到战国时代1504年左右小早川扶平一代时,小早川势力才开始对它进行直接的干涉。

此处是沼田小早川进出濑户内海的重要之地,天文年间隆景刚继承家督就立刻安排家臣驻守进了这个「三原要害」。隆景在开始负责毛利家山阳和内海方面的军事之后,越来越频繁地亲自前往三原执行指挥,「三原要害」逐渐发展成为小早川与毛利家掌握濑户内制海权、掌握水军基地、以及支配领国的重要战略据点三原城,作为小早川水军和因岛能岛村上水军的本城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三原城的具体筑城时期,一说是在永禄十年(1567)(出自沼田小早川家系图),刚好是毛利家第二次月山富田城合战胜利、出云与中国地区平定、元就・元春・隆景凯旋吉田之后。

「三原要害」时期主要是直接利用了大岛和小岛,形式上类似海贼城,警固衆在执行海上行动时直接从岛上出发;直至永禄十年持续完善了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船入櫓等各类城郭结构之后它才正式成为了三原城。三原城是以在海上的「大岛」「小岛」两岛为基盘建造的城,大岛即是以天守台为中心的本丸,小岛则是位于其东南方的二之丸。两岛在筑城前分别祭祀着稻荷明神,筑城后它们成为了三原城内的镇守,但在福岛正则时代都被移到了现在位于天守台北侧的大岛和小岛稻荷社内。

天正元年(1573),隆景已常住于三原城,时刻收集和分析来自各方面的情报。

天正五~八年(1577~1580),毛利与织田全面战争的白热期,辉元将本营置于三原城,对它实施了加固强化作业以迎接眼下一触即发的对决。

天正十年(1582),织田信长命丧本能寺,在毛利与秀吉讲和后、中国地方的一片和平气氛中,隆景开始专注于城下町的建设,这个时期中沼田地区内大量跟小早川氏有关的寺院都被移建到了三原城下。

天正末年至文禄年间隆景统治伊予和筑前筑后的时期中,三原城被称为「三原城府」,依然作为小早川的根据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九州侵攻时秀吉曾在城内留宿了两天。文禄元年(1592)秀吉实行大陆出兵计划,三原城作为重要水军基地之一和秀吉将停留的宿城,不断实施了大规模的修筑。

文禄四年(1595),隆景将家督传给秀秋并隐居三原,继续对三原城进行了大幅的扩张改修,将新高山城剩余的设施也都尽拆下来移到此处。至此三原城和城下町迎来了这一阶段的完全态,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原型。

庆长二年(1597)隆景逝世后,三原城先是归属到了毛利家的直辖管理之下;关原之战后福岛正则入封安芸備後,三原城成为福岛氏的持城,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元和五年后城主又更替为浅野氏,直至明治。期间遭遇了多次的大风雨大地震大洪水,陆续有多处地方破损。

(中略)

1891~1892年,因山阳铁道的铺设三原城大部分建筑物被拆除。本丸迹地上建成车站并通起了铁路。1894年,本丸迹上建成了三原站。

接下来开始尽情地舔景様美丽的浮城。

先是天主台的石垣。关于天主台的介绍放在了D8一篇里了,比较有用的一句话是三原城天主台从一开始起就是没有天守阁的。


隆景时代的石垣大多数已经被后世破坏了,所以现在已经很难确认筑城当初的石垣,但依然有一些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来的部分。比如说在三原历史民俗资料馆里所提到的天主台南西角的石垣。


上图为天主台的南西角及北东角,分别是两个不同年代的石垣。图左边隆景时代的石垣由未完成的算木积和竖石组成,右边的福岛时代石垣就全都是算木积。

判断石垣筑造年代的一个方法,就是看它的隅部(转角处)是否为「算木積」。算木积是一种石垣隅部的的堆积手法,特征是石头在上下方向以长、短、长、短的间隔规律堆积,且长边长度为短边的2~3倍。因为使用的石头是跟算木一样的长方形,故名算木积。算木积技法最初于天正年间出现,庆长十年(1605)才完善完毕。因此
①形状看起来比较典型和整齐的算木积,很有可能是庆长十年至江户中期的产物。
②反之上述特征不明显的,被称为「不完全的算木积」,可以判断为庆长十年以前的石垣。
③而虽然能看出来间隔的长短规律,但长边却缩为了短边的1.5倍的,是「退化的算木积」,年代多为江户中期以后。
(出自『城の作り方図典』)

这里就是图上所提到的天主台南西角。


完全吻合!

能看到底部那两块标志性的方形竖石。


景様的石垣……


南西角石垣的侧面。

另一处比较明显的是北西角。


转角处没有明显的长短规律,全部都由短短的石头堆起来,据说这是天正末年至庆长初年才会出现的形式。所以这一角也很大可能是隆景时代的产物。

而北东角则是长短间隔非常整齐「美丽」的算木积,表明它是庆长十年以后福岛正则或者浅野时代的石垣。

舔完天主台石垣,来到旁边的隆景广场。


景様だ!!!!



景様^qqqqqqqqqqq^❤❤❤

然后就开始城下探险,出发去找各种城迹了!官方有一个三原城和城下町史迹的超棒的地图叫「城下町散策マップ」,官网可以下载,现地也可以在各种提供旅游观光地图的地方拿得到。

城迹散落在城下町街道的各处。由于个人对城郭的结构和设施毫无概念且脑洞贫瘠,找城迹完全只抱着寻宝的心情,并没法通过它们来幻想三原城过往的面貌。尽管如此能在景様的城下散步这件事本身已经很幸福所以一点也不会无聊。

西大手门迹。


西门迹。


本丸中门迹。


中门迹不只有个碑而指的是隆景时代的石垣。碑后面的石垣有两边,隆景时代的是北侧的石垣,据说是使用了新高山城的石垣所筑的。




而碑南侧的石垣就突然转换了另一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以我钝拙的眼力来猜测这估计是谷积(明治到昭和期常用的把方形石头堆成菱形的石垣堆积方式)。



接着是临海一番櫓。

转了一圈又回到了JR三原站。


继续往另个方向再转一圈……

六文钱。


三原的街道。



船入櫓迹入口。


船入櫓迹。


进去后是片公园似的平地。


??晃了一圈没找到什么写着船入櫓迹的碑。

后来才知道船入櫓迹不是一个碑而是路边的一堆石垣啦!我明明捞了那么多观光宣传册却没来得及看,上面的照片都印得很清楚。据说可以看得到石垣是筑在当年大岛还是小岛的岩礁上。

高架下的石垣。这个应该是年代比较新的。


忘了是什么地方了,停车场口的石垣?



围着三原站四周转完一遍,地图里标的地点有些我还是漏下了没有找到,比如東大手門跡、JR站入口附近的隠れ城跡、在停车场的鍛治曲輪跡……

最后围着天主台再细细舔了几圈,便意犹未尽地回酒店捧脸滚地板去了。

三原站附近的这种不太繁华不太农村人又不太多的小城市氛围跟我国内所住的地方很接近,走在街上一点都没有旅游的感觉(因为我自己的感受麻木其实全程都没怎么意识到是在旅游)。住在距车站超近的酒店,三天内多数时间都围着三原站晃,超级自由自在的短短三天心态好像就已经成为对这里很熟稔的当地人一样了。如果忽略酒店的住宿费之类的现实问题真想一直在这里住下去。

今天收获的米山寺朱印。


❤❤❤ 想升天……

参考资料:
米山寺宣传册
『三原市史 通史編一』三原市役所编
『小早川隆景のすべて』新人物往来社编
『城の作り方図典』三浦正幸著

目录:
D2 大阪 / D3 京都 / D4 米原~長浜 / D5 関ヶ原 / D6 佐和山城 / D7 姫路城~備中高松城 / D8 三原~竹原~大久野岛 / D9 (1)米山寺~ (2)三原城 / D10 (1)三原城下町~ (2)竹原 / D11 吉田郡山城~広島城 / D12 厳島 / D13 厳島 / D14 高野山~九度山

评论
热度 ( 5 )